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明體達用(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明達禮堂)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Taizhou Institute of Sci.&Tech.),簡稱南理工泰科院,成立于2004年,坐落于江蘇省泰州市。是國家教育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由南京理工大學與泰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的一所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是全國CDIO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產教融合創(chuàng)新項目試點高校、中國教育智庫聯盟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單位、教育部“1 X”證書試點院校、教育部“智慧教學試點項目”單位、教育部“教育之弦”卓越創(chuàng)新聯盟校、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校、“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基地、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單位。
截至2023年4月,學校占地1003畝,校舍30萬平方米,紙型藏書90余萬冊,電子圖書260萬余種;設有7個二級學院和2個教學部,開設28個本科專業(yè)
歷史沿革
2004年1月17日,南京理工大學向江蘇省教育廳提交申請成立泰州科技學院的請示。2月2日,江蘇省教育廳和泰州市人民政府聯合發(fā)文,決定成立泰州市本科學院建設領導小組。
2004年4月16日,江蘇省教育廳向教育部提交關于建立泰州科技學院的請示。6月14日,教育部發(fā)文同意,南京理工大學和泰州高教園區(qū)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合作試辦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7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成立大會暨掛牌儀式在泰州賓館舉行。
院系專業(yè)
類別 | 專業(yè) |
本科專業(yè)(28個) | 開設涉及工、經、管、文、藝等五大學科門類 |
二級學院(7個) | 智能制造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城市建設與設計學院、環(huán)境與制藥工程學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 |
教學部(2個) | 基礎科學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部 |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4月,依托母體校雄厚師資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專兼職教師為主體,以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為補充的學術型、工程型相得益彰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可靠保障。領導由南京理工大學委派,學校發(fā)展咨詢委員會和各專業(yè)(集群)指導委員會由南京理工大學、政府部門及相關行業(yè)企業(yè)知名專家、高管擔任。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4月,學校6個專業(yè)入選江蘇省高校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6個專業(yè)被認定為江蘇省獨立學院星級專業(yè)。學校課程獲批國家首批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教材入選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省本科優(yōu)秀培育教材。
專業(yè)類別 | 專業(yè)名稱 |
入選江蘇省高校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huán)境工程、會計學、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軟件工程等 |
江蘇省獨立學院星級專業(y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會計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等 |
備注:名單不全 |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與意大利教育中心合作成立“意大利高等教育交流中心”,與意大利圣心大學、都靈理工大學建立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
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德國手工業(yè)協(xié)會共建汽車服務工程專業(yè)。
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4月,學校成立4個區(qū)域共享型N協(xié)同(協(xié)同育人、協(xié)同創(chuàng)新、協(xié)同服務)平臺;建有2個研究平臺,參與共建1個研究院,獲批7個基地平臺,牽頭成立2個學會。
類別 | 名稱 |
建有研究平臺 | 泰州市社會調查研究中心 |
泰州市社區(qū)心理合作服務與研究工作站 | |
參與共建 | 泰州節(jié)能與新能源產業(yè)研究院 |
獲批平臺 | 生態(tài)環(huán)保部“國家環(huán)境標準樣品協(xié)作定值實驗室” |
市裝備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市環(huán)境檢測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 |
市BIM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 |
獲批省、市社科普及基地 | |
牽頭成立 | 泰州市工程師學會、泰州市機器人學會等 |
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4月,學校圖書館有紙型藏書90余萬冊,電子圖書260萬余種。
學校?;?/h1>
?;赵O計說明:圓形的造型象征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中間的字母圖案由“T和Z”組合造型,側面看又是字母“N”,突出泰州、南京之意;藍色象征知識、理性,這與學校以工科為主的學科專業(yè)特點相符,與南京理工大學一脈相承;藍色同時還象征海洋、體現了學校包容、和諧的學術氛圍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圖案富有動感,象征著學校的快速發(fā)展、朝氣蓬勃的今天和美好燦爛的未來。
學校校訓
明體達用
“明體達用”是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思想家胡瑗教育理念的核心。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海陵人,胡瑗集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和教學改革于一身,開宋代理學先河,被王安石譽為“天下豪杰魁”。
胡瑗對于人才和學校的作用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在《松滋縣學記》中提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
“明體”,一在明德,懂得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要求,意在告誡師生必須不斷增進品德修養(yǎng),提升道德品行;二在明道,明白世間萬物的根本道理,意在告誡師生必須學習和掌握深厚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理論知識,教有所長,學有所成。
“達用”,要求師生為人處事時積極踐行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要求師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業(yè)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解決國計民生和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造福一方。
以“明體達用”為校訓,意在繼承和弘揚泰州先賢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意在將學校的發(fā)展理念融入到泰州這片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的血脈中去。
以“明體達用”為校訓,與學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定位高度契合。就辦學定位而言,“明體達用”是指學校要建設成為一所面向地方經濟主戰(zhàn)場,服務社會,繁榮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優(yōu)秀教學型本科院校。就人才培養(yǎng)來說,“明體達用”是指學校要培養(yǎng)既能參與工程設計、又能在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場工程師”,兼具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受市場歡迎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
“明體達用”,是對學校辦學精神、辦學特色的凝練,更是對全校師生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引領。
“明體達用”的校訓闡明了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定位,“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校風則闡明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兩者互為因果。
學校校歌
學校校歌:《遠航》
社團活動
截至2023年4月,42個涉及學術科技、社會實踐、體育競技、文化藝術、健康素質等學生發(fā)展各方面的社團,為廣大學子提供了施展才華、飛揚個性的廣闊天地。校園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卓越工程師講壇”“鳳鳴講壇”“大學生科技文化節(jié)”“彩虹音樂節(jié)”“讀書節(jié)”“美育月”“外語節(jié)”等成為校園文化品牌。心理協(xié)會榮獲江蘇省“百優(yōu)社團”稱號,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被授予“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服務行動組織獎”,廣大學子屢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江蘇省大學生校園青春榜樣”“江蘇省魅力團支書”“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等榮譽稱號。榮獲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志愿服務優(yōu)秀組織單位。